港島西骨科專科最長等至2023年 麥理浩復康院專分流輕微個案縮輪候時間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6/24 19:21

最後更新: 2019/06/24 19:38

分享:

分享:

左起為麥理浩康復院醫院行政總監鄧錦城、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李德麗、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門主管黃一華及副顧問醫生陳秉強。(程志遠攝)

本港人口老化嚴重,港島西醫院聯網的退化性肌肉骨骼疾病需求趨增,平均每年有7000至8000宗新症,骨科專科門診最長更要待至2023年才獲見醫生。麥理浩復康院今年由3月設立賽馬會專科門診診所,處理較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,至6月已為近百個案提供評估及疾病管理,冀可縮短輪候時間,避免患者等候期間病情惡化。

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門主管黃一華稱,港島西醫院聯網骨科平均每年約有7000至8000宗新症,過去兩季港島西聯網骨科的輪候時間最長,最長需待至2023年才獲見醫生,換言之輪候時間達3至4年。

港島西醫院聯網麥理浩復康院早前成立賽馬會專科門診診所,提供骨科專科服務,由瑪麗醫院及麥理浩復康院管理,由矯形及創傷外科專科醫護、物理治療、職業治療及放射科等跨專科醫療團隊提供一站式服務,為背、膝、髖及肩部疼痛患者提供評估及疾病管理,由今年3月起試運至今已處理共94宗新症,病人平均年齡為69歲。

67歲葉先生2017年底因跑步時左膝疼痛入院,獲確診退化性關節炎,曾求診私家醫生及「跌打」仍未見好轉,更一度痛至連行樓梯、蹲下亦做不到,跑步、行山等通通被逼放棄。葉先生今年5月獲瑪麗醫院轉介麥理浩骨科專門診所,於診所內一次過接受照X光、講解報告、物理治療,節省輪候時間。

葉先生擔心自己「冇機會好似以前咁,咩都做唔到」,惟至今接受4次職業及物理治療,包括透過肌力訓練學會正確關節擺位,現膝蓋情況已大有改善,更已可重拾快步跑及游泳。

專科診所為方便治療,亦將評估、檢查、治療等不同部門,安排於同一樓層,集中同一診所進行,方便年長或行動不便人士。黃一華直言,一站式服務令門診時間增至需2、3小時,惟希望服務能減少病人回來覆診的次數,得到更有效的治療。

他補充,冀服務可改善骨科的服務,為病人提供更精準的評估,令他們及早得到適合的復康治療,以免於輪候過程中惡化至要做手術的程度。黃一華指,診所主要針對退化性肌肉骨骼疾病的病人,先讓他們嘗試復康治療,若結果不理想才考慮做手術,減低病人風險。

現時專科門診逢周二提供服務,初期集中處理瑪麗醫院轉介的退化性膝關節個案,計畫下月起加開逢周五服務,同時處理肩頸痛症個案;料今年7月至明年3月可處理375宗新症,明年4月起每年可處理1000宗新症,希望可分流1至2成現時骨科專科門診輪候個案,未來或增設其他科的服務,舒緩聯網內的輪候壓力。

另外,港島西醫院聯網今年度亦將推廿四小時緊急冠狀動脈介入(通波仔)治療服務,同時增加120個日間手術名額等。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李德麗指,港島西聯網醫院設備老化、空間不足等問題較其他聯網嚴重,也有逾4成病人跨聯網就診,希望未來能增設更多人手,解決醫療需求並提供適切支援。